Technology
Holisticly brand sustainable solutions rather than clicks-and-mortar applications.
Phosfluorescently whiteboard fully tested initiatives.
餘氯對CEDI 的影響
氯的允許量?
答案:不應有餘氯存在。
對CEDI 膜堆而言,氧化是最常見的故障原因,通常源於脫氯系統(如還原劑投加系統)故障。氧化造成的損害無法恢復,目前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更換膜堆內部的離子交換樹脂和膜。
脫氯有哪些方法?
1) 經證明,粒狀活性碳是目前最可靠的脫氯方法。
使用12 x 40 或20 x 50 目的活性碳針對餘氯,碘值應大於800,接觸時間為1.25 gpm/ft3.(空床接觸時間6 分鐘)。
針對氯胺,碘值應大於1000,接觸時間為0.75gpm/ft3(空床接觸時間10 分鐘EBCT)。
通常每年更換一次活性碳即可。
同時活性炭對有機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碳濾筒不如深床式碳濾器有效。
警告:新的活性碳中含有灰質(包括硬度)和碳屑,在投入使用前應充分沖洗數小時。
2) 還原劑注入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相對活性碳方法而言其成本較
低,但是很容易因控制不當造成逆滲透膜和下游的CEDI 膜堆被氧化。
由於Na2SO3 比NaHSO3 的pH 值高,從而CO2 問題較少,因此亞硫酸鈉比亞硫酸氫鈉更理想。
計量泵必須由具有流速補償功能的線上儀器進行控制。
還原劑投加不足會造成不可逆的逆滲透膜和CEDI 膜堆氧化。
投加過量可能會造成微生物污染。
使用1-10%的亞硫酸鈉儲備液以抑制細菌生長。
至少每個月重新配製一次溶液。
不要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因為空氣中的O2 會與溶液發生反應。
儲液罐應設置低液位報警,同時應使用底閥防止空吸。
警告:還原劑投加系統需要細心維護。99%的CEDI 氧化問題都是由
於對還原劑注入系統的操作或維護不力。
應該在系統中的哪個位置測量餘氯?
在逆滲透的進口和CEDI 的進口均應監測!當RO 進水中含有氯胺
時,RO 產水的餘氯含量可能比RO 進水的還要高。
脫氯
導致CEDI 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膜堆被氧化,通常由餘氯造成。氧化會破壞離子交換樹脂的交聯,從而破壞樹脂的內部結構。一旦交聯被破壞,樹脂就會膨脹,從而導致膜堆的壓降升高。出於這個原因,在逆滲透和CEDI 前監控餘氯的含量至關重要。除了餘氯之外,氯胺或臭氧也會破壞離子交換樹脂和膜的內部結構,從而導致膨脹和性能降低。如果存在氯胺,可能還需要採取進一步的去除措施。氧化會使膜堆內有機物含量顯著增加,從而會污染陰離子交換樹脂和膜,阻礙離子的遷移。理想的CEDI 進水氧化劑的濃度是零。逆滲透膜比CEDI膜堆的耐氯性好,因此不要用逆滲透的脫鹽率作為判斷餘氯含量的依據!
規則1:EDI進水中應檢測不到餘氯。CEDI膜堆被氧化後無法通過清洗恢復!
1. 要滿足上述要求主要有三種方法:
2. 粒狀活性炭
3. 亞硫酸氫鈉或亞硫酸鈉投加
4. UV 法脫氯
建議:活性碳法優於化學法,原因在於前者不僅脫氯更可靠而且產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也較小。紫外線除氯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工藝,要達到完全除氯可能會有困難,特別就含氯給水而言。給水中的氯含量可以用專用的測試儀器檢測。這種儀器的最小增量為0.02mg/l。
活性碳法
確保活性碳濾器的規格適於徹底去除給水中的氯是系統供應商的責任,同時還應考慮到原水中氯含量的波動情況。Ionpure 建議採用空床接觸時間最小為6 分鐘的碳濾器。
化學加藥法(還原劑)
確保加藥系統的設計能徹底去除給水中的氯是系統供應商的責任,同時應配置適當的儀器和安全控制裝置,以確保EDI 系統在給水條件發生變化或加藥系統故障時,含余氯的水不會進入到EDI 膜堆中。當系統中含有多套預處理加藥設備時(如阻垢劑,亞硫酸鈉或亞硫酸氫鈉,氫氧化鈉),建議為每種化學藥劑設置獨立的加藥點和靜態混合器。
UV脫氯
確保紫外線除氯系統的規格能徹底去除給水中的氯是系統供應商的責任,設計時應考慮原水中氯/氯胺含量的波動。
總結:
- EDI 給水中不能有可檢測到的餘氯存在!
- 餘氯造成的損害不可恢復
- 餘氯通常是導致CEDI 故障的一個原因
- RO 進口和CEDI 進口的Cl2 含量均應檢測
- RO 產水中可能比進水中含有更高濃度的餘氯